中医学硕士(MCM)
通过强化中医思维、解析经典著作、分析讨论病证、深入临证研习等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药研究的能力。
2025-2026学年全日制/ 2025-2027学年兼读制
修课式中医学硕士学位课程
1. 课程目的
通过强化中医思维、解析经典著作、分析讨论病证、深入临证研习等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药研究的能力。
2. 课程结构
本课程由共通科目和专业方向分化科目*两部分组成,课程总学分为32学分。课程设置3个专业方向:中医内科研究与应用、针灸研究与应用、骨伤与推拿研究与应用。
共通科目为所有学生而设,专业方向分化科目为修读该专业方向学生而设。另设1门选修科目,以供有需要的学生修读^。
*各专业方向分化科目开办与否将视乎修读人数而定。
^选修科目成绩不计入总平均绩分(cGPA)。
#两门授课科目为「中药作用机理与安全用药」及「现代中药研究进展」。
3. 科目和教学安排(一年全日制)
[注1]:
专题论文/两门授课科目:学生可选择:
(i) 修读6学分MCM7260「专题论文」,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提交专题论文及进行答辩;或
(ii) 修读共6学分之两门授课科目:MCM7290「中药作用机理与安全用药」及MCM7300「现代中药研究进展」。
[注2]:
选修科目学分不计算于课程总学分内,惟成绩将记录于学生之成绩报告中。学生可自由参与。
备注:基本毕业学分为32学分及总平均绩分(cGPA)不少于2.5分(不包括选修科目)
4. 实践研习基地
专业方向 | 实践研究基地 |
中医内科研究与应用 |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中医药诊所及/内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针灸研究与应用 | |
骨伤与推拿研究与应用 |
5. 授课语言
中文(普通话)为主。
6. 科目豁免/学分转移
本课程设科目豁免/学分转移机制#,详情请浏览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修课式研究生课程事务组) 网址: https://ar.hkbu.edu.hk/tpg-studies
#所有科目豁免/学分转移需由课程管理委员会根据学生所递交豁免申请提供的曾修读课程及相关科目内容等资料进行审议。
7. 入学资格
I. 基本入学要求
1. 具备香港浸会大学认可的中医学学士学位或中药学学士学位;或
2. 具备与上述中医学学士学位或中药学学士学位同等学历;或
3. 透过香港中医执业资格试,获得香港注册中医师资格;或
4. 非透过中医师注册考试成为香港注册中医师,需持有相关中医药培训证书,并需通过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学硕士学位课程管理委员会的考核,方可获考虑取录。
II. 语文要求
1. 以中文为第一教学语言之学士学位证书;或
2. 香港中学文凭试中国语文达到3级或以上成绩;或
3. 香港高级补充程度会考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达到E级或以上成绩;或
4. 通过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安排的中国语文水平考试。
备注:申请者需具备基本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
8. 香港注册中医进修中医药项目认可学分
成功修毕相关科目,可获相应注册中医进修学分(选修科目、实践研习及专题论文除外)。
9. 开课日期、上课时间及地点
一年全日制:
开课日期﹕ 2025年9月初 |
上课时间﹕ 每星期讲授约六堂(星期一至六晚上七时起) [选修科目除外] |
每堂课时数﹕ 一般为每堂3小时 |
上课地点﹕ 香港浸会大学指定的教学中心 |
两年兼读制:
开课日期﹕ 2025年9月初 |
上课时间﹕ 每星期讲授约三堂(星期一至六晚上七时起) [选修科目除外] |
每堂课时数﹕ 一般为每堂3小时 |
上课地点﹕ 香港浸会大学指定的教学中心 |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